想遇课堂|依赖共生关系
文章分类:两性故事 发布时间:2020-01-02 阅读: 1708
两人既是同谋,也要共同承担痛苦。
依赖共生关系的本质是一个人无法依赖自己内在的自我、或自身完全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动。他们的行动和自我价值都依附于外界的东西,可能是人,可能是成瘾物质等。
1、概念的出现
这个概念,最早是出现在戒酒互助小组里面的。当初,这是指酒精成瘾的人与他们的照顾者之间的一种不健康的帮助关系,即照顾者认为,自己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帮助这个酒精成瘾者的人,并且也只有自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来帮助这个人改变。
所以演变到现在,依赖共生关系已经被广泛用以指代一种,一方始终扮演助人者,而另一方扮演受助者的关系。
简单来说,就是一段亲密关系中:“一个愿挨,一个愿打”。
伴侣双方中的一人出于种种原因,导致自身社会功能低下 、完全失去内在自我,需要依附于外界的人或事物;
而另一方则是依赖于这个人的功能失调和“对自己的依赖”,进而强制性地关心、照顾对方,来维持对方的依赖。
因此,一段依赖共生关系,是需要依赖者和助人者双方的维持,所以两人既是共谋,也要共同承担痛苦。
2、怎么打破依赖共生关系?
第一个,那就是你想不想要打破?
第二个才是,你要怎么打破。
3、沟通三步法
心理学家Melodie Beattie提出了沟通三步法:
1.将你的感受,直接表达给受助者。
很多时候,我们会关注对方的感受,而不是自己的感受。但这时候,其实对于大家,都并没有好处,所以你可以用一种声明的方式,来表达你的感受。
具体句式为:当你在做(某件事/行为)的时候,我的(感受)是(什么)。
例如,当你在对我说脏话的时候,我觉得好难过。
2.问问你自己,想要什么?
除了你以外,没有人能够真正意义地知道,你想要的是什么。所以这时候,你只能问问你自己,究竟你想要的是什么?只有当你清晰地知道答案的时候,你才能走出这种状态。
3.学会说“不”。
拒绝,是建立边界一种很有效的方式。你有权拒绝,你也可以拒绝。当你学会拒绝之后,你才能够找到更多的自己。
依赖共生的相反面并不是强制性的完全独立。健康的亲密关系应该是相互依赖,相互扶持,但同时双方是独立的个体,可以分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