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——法定婚龄暂不作修改
文章分类:两性故事 发布时间:2019-10-24 阅读: 1323
已经过了法定结婚年龄
为什么还没有人通知我结婚?
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三审稿对法定婚龄暂不作修改:男不得早于22周岁,女不得早于20周岁。
最近大家对于是否下调法定年龄展开了讨论,谈论时纷纷表示,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巨大,如果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,改动法定结婚年龄,意义不大。归纳采访大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——
壹
并不是到了年龄就有婚结
在学校,父母要求不能早恋。一出学校就催着找对象,恨不得让你马上成家。
但是对象不是想有就有的。没有人等着你20或者22就来找你登记结婚了。
不管法定结婚年龄怎么调也不能解决本身的没有结婚对象的问题。也不能强行让人一到年龄就必须结婚,所以法定结婚年龄往下调意义不大。
贰
生活压力大,结婚成本高
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太快了,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年轻人被压得喘不过气。
房子必须自己买,工作靠自己的造化,是否有养老金和医疗险全看公司的好坏和老板的人品,单位好就有工作,单位不好就失业,10个人的活压缩到5个人干,正常休息也无法保证。这些现象目前社会比比皆是。
如果想要较高的生活水平,这就需要更多的个人财富,可是目前社会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普遍不高,大家有目共睹。想结婚,想组织家庭,一套房子就要透支两代人的财富,普通民众的收入和支出严重不成正比,导致了人们对生活安全感的缺失、幸福感的降低,为了维持生活和工作这些最基本的要素而劳苦奔波,这就是压力的来源。结婚这件事变得能拖则拖。
这些也并不是降低法定结婚年龄就能解决的。
叁
心智成熟晚,离婚率上升
18岁刚成年几乎还是孩子,20岁开头也还正在上大学。极少有人会在大学里结婚,自己的心智各方面都还不成熟,怎么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呢?
心智的成熟伴随着更多的生活经历,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时,愿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抱怨上,这是需要时间锤炼的。
20岁左右的年轻人,婚前对婚姻期望过高。部分夫妻婚前相处时间短,互相了解不全面,婚后性格差异渐渐显现,最终导致矛盾不可调和。
肆
解决后顾之忧才是“良方”
降低年轻人生活成本和生育成本,提高他们的结婚意愿。将家庭成员承担的育儿、养老等长期性、常规性家庭服务作为社会成本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范畴。
以及大家普遍关心的就业和医疗问题,只有把这些基本的生活要素问题解决了,大家才有心情去谈情说爱。结婚率自然也就上升了。
这些都是适婚年龄的年轻人们在接受采访时吐露的心声。基本上大家均认为单纯改动法定结婚年龄,意义不大。